专题报道
文摘类报刊向何处去
发布时间:
2024-11-08
专业期刊因作者群体和受众比较单一,也是一些学术文摘容易忽视的领域。《文摘报》的光明学林版也给予其一定的关注。
文摘类报刊◆★★■◆★,是指摘编其他原发出版物文章后再次刊发的媒体■★■,主要可分为两类:一类是以报纸为主要载体的文摘报,如《文摘报》《报刊文摘》《作家文摘》;另一类是以期刊形式为载体的文摘期刊,如《新华文摘》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,这三者又被称为我国的三大学术文摘。
作为《光明日报》子报刊的一部分,光明学林版有中央思想理论文化大报的优势资源支撑;借助《光明日报》在知识界的影响力,加上光明学林版在学术界、期刊界几代人的数十年积累之功,比较容易被学界接纳。作为报纸的版面来刊发理论学术文章,比以期刊为载体的三大学术文摘在传播时效上也更有优势■★★◆◆◆。
因为光明学林版是综合性的文摘版,而编辑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有限■■◆★,不可能精通每个专业,所以开门办刊就成了必由之路。在选、摘、编★★◆◆、校各环节,我们注重把原发期刊编辑和文章作者吸收进来■■■◆★,打破旧有的选、摘、编、校■■★,责编一个人完成的闭门办版模式。光明学林版不只在选稿的环节开门接纳期刊作者投稿◆◆,在摘★★◆、编、校的环节也都积极与原发期刊的编辑和作者沟通;因此,光明学林版刊发的稿件大多是三家或两家编辑■◆★◆■★、作者共同合作的结果,尤其注意尊重作者的修改意见。在互联网时代◆◆★◆■,网络思维的应用尤其重要◆◆◆■◆。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以用户为中心,强调互动与共享■■★■◆。我们与期刊★■、作者交流、沟通、共享,打造一个学术共同体■◆■◆,目的是为了推动学术的创新和发展。
相较于三大学术文摘,光明学林版的载体是报纸,故而所选学术文章的新闻性是重点考察的方面■★◆。这里的新闻性指的是能否对人们关心的现实问题从理论上给予解答,澄清人们思想认识上的迷雾。另外★■■◆,学术上的探索和创新■◆◆★★★,对学林逸事的钩沉和考证,也是我们选稿考察的范围。
在综合性文摘类报纸中,仅有《文摘报》开设有理论版——《光明学林》■◆★,每周三出版★■。近年来,光明学林版加大了对学术期刊的选摘力度,由之前的每版刊发两三篇学术期刊文章,增加到现在的五六篇,稿源充分,试图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学术文摘发展之路,以期为学术界、期刊界的学术传播增加新的力量。目前,我们的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:一是关注核心期刊的同时,拿出一半左右的版面关注普刊和专业期刊■■◆◆;二是在选稿采编流程上,把原发期刊的编辑及作者吸收进来;三是在影响力和传播时效上发挥应有优势。
总而言之,根据母报在知识界的口碑和影响力,以及自身在学术传播方面的历史积淀,《文摘报·光明学林版》正在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。
但三大学术文摘都是期刊,出版周期均比较长,如《新华文摘》是半月刊,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是月刊,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是双月刊。另外,从学术界的调研看,三大学术文摘摘发数量和范围远不能满足学术界的需求。如王文军在2013年第6期《清华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发文指出:“三大文摘年均摘编量分别为500余篇、800余篇和1100余篇,仅及CSSCI(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期刊)收录论文量的5‰—1%,作为评价依据,这一比例明显过低。仅就推优而言,被三大文摘选中的难度于此亦可见一斑◆◆■★。◆◆■◆■◆”
文摘类期刊大多创办于互联网兴起之前的上世纪80年代,如《报刊文摘》《文摘报》均创刊于1981年;《新华文摘》创刊于1979年,开始叫《新华月报·文摘版》,1981年改名为《新华文摘》;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创刊于1984年★◆◆★◆■。经过40多年,文摘类报刊的发展起起伏伏■◆,曾经的辉煌早已不在。如果说还有例外★◆◆,就是上述三大学术文摘风采依旧,凭借其权威性、专业性,在学术界已经立下自己的金字招牌,成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三大学术文摘。三大学术文摘均已纳入核心期刊,作为学者职称评审、学术评奖的重要加分项◆■★,被高校和科研机构纳入考核范围★■■◆◆■。
核心期刊要么是知名院校所办的综合性期刊,要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所办的以一级学科名字命名的专业期刊★■■■,因其较高的刊文质量以及作为各种考核的依据,可以说自带影响力和传播力。有研究表明■◆◆◆★■,三大学术文摘把众多版面都给了核刊。普刊的刊文质量虽然总体上不如核心期刊,但其中一部分还是有自己的特色栏目;有些栏目因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,办得不比核心期刊差。况且,核心期刊目录定期都有动态调整。所以■◆,《文摘报》的光明学林版给予普刊与核心期刊同等的关注程度,甚至还有些偏向于普刊。
相关资讯
2023-12-06
2023-12-06
2023-12-06
2023-12-06
2023-12-06
2023-12-06
2023-12-06
2023-12-06
2023-12-06